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

起男 1,050 2021-04-28

桥接模式

需求:

对不同类型的不同品牌实现操作编程,比如:开机、关机、上网、打电话等

传统方式

手机类:

public class Phone{
    public void call(){}
}

各种类型手机

public class FoldedPhone{
    public void call(){}
}
public class UpRightPhone{
    public void call(){}
}
......

各个类型的各个品牌的手机:

public class HuaweiFoldedPhone{
    public void call(){}
}
public class XiaomiFoldedPhone{
    public void call(){}
}
......
  • 扩展性问题(类爆炸),如果我们再增加手机的种类,就需要增加各个品牌手机的类,同样如果我们增加一个手机品牌,也需要再各个手机种类下增加
  • 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当我们增加手机种类时,要同时增加所有品牌的手机,这样增加了代码维护成本

桥接模式

  • 桥接模式(Bridge模式)是指:将实现与抽象放在两个不同的类层次中,使两个层次可以独立改变
  • 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
  • Bridge模式基于类的最小设计原则,通过使用封装、聚合及继承等行为让不同的类承担不同的职责。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抽象与行为实现分离开来,从而可以保持可部分的独立性以及应对他们的功能扩展

品牌:

//品牌接口
public interface Brand{
    void call();
}

品牌实现:

public class Xiaomi implements Brand{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
        System.out.println("小米手机打电话");
    }
}

手机:

//手机抽象
public abstract class Phone{
    //聚合品牌
    private Brand brand;
    
    public Phone(Brand brand){
        this.brand = brand;
    }
    
    protected void call(){
        brand.call();
    }
}

种类:

public class FoldedPhone extends Phone{
    
    public FoldedPhone(Brand brand)Brand brand{
        super(brand);
    }
    
    public void call(){
        super.call();
        System.out.println("折叠手机");
    }
}

使用:

Phone phone = new FoldedPhone(new Xiaomi);
phone.call();

总结

  • 实现了抽象和实现部分的分离,从而极大的提供了系统的灵活性,让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独立开来,这有助于系统进行分层设计,从而产生更好的结构化系统
  • 对于系统的高层部分,只需要知道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就可以了,其它的部分由具体业务来完成
  • 桥接模式替代多层继承方案,可以减少子类的个数,降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 桥接模式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理解和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和编程
  •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需要由这样的应用场景
  • 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因为多层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